大学拓展训练的项目分类 
本文关于拓展训练的分类,不是采用社会上商业培训公司惯用的分类方法,比如有的根据训练的目的分为个人项目、团队项目、领导力项目、沟通项目、执行力项目等;根据训练场地的不同分为场地项目与野外项目、水上项目与陆地项目、地面项目与高空项目等。虽说这些分类方法都很有道理和意义,对于学校的开展实施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现存的教育体制的问题,对于教师实施教学时难度较大。 
参照国外Project Adventure机构对于项目的分类方法,结合拓展训练在我国高校学校体育开展的情况与趋势,从将学校拓展训练这种体验式学习的独特理念很好地运用到传统的体育教学出发,从能够更好地与高校现存的体育课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将拓展训练项目分为三大类: 
(1)室内外的破冰热身项目 
此类项目往往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使学生的能量得到迅速提升、身体充分活动、情绪高涨和心理势能增强,从而能不断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这些类似的活动通常被我们称为热身和破冰项目。它可以在短暂的时间里帮助不曾谋面的学生们,驱除彼此间的习惯性冷漠,使他们熔炼到一起,增加活动的投入气氛。 在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时,许多学生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面对不同的教育方法,往往都会有担心、等待、犹豫的心态,教学现场气氛往往如同凝固的冰一样需要破解。在这里,破冰是一个隐喻,就是在教学中,用来应付参加者彼此间开始时的冷漠和紧张,同时也希望带来温暖的、融洽的学习气氛。而破冰游戏的参加,学生们也起到了活动身体的热身目的,从而能够更加安全地参加更为困难的项目。因此,破冰活动也称热身活动。成功的热身活动通常可以达到五个目的:建立轻松愉快的气氛;诱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入活动的主题;预览学生的参 与动机与参与热情;让学生互相介绍认识熟悉;为学生将要进行的挑战较大拓展训练活动进行心理准备。 
(2)低要素、低风险的户外项目 
低要素、低风险的项目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来完成一些特定情景下或环境下的任务,从而培养发展学生的身体的灵活性、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等的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在两米以下的高度进行,因此不需要绳索和安全带等较多专业保护技术,风险比破冰热身项目大些,但是仍处于风险较好控制的阶段。活动涉及的要素、条件不高,一些项活动需要用些简单的、轻便易携带的道具,如盲人绳房、荆棘取水、孤岛求生、沟通造桥、穿越电网、雷阵等;一些活动需要用些建造好、固定的道具与设施,如背摔、低空的携手共进、勇渡硫酸河、穿越沼泽等;还有些项目不用任何道具即可,如七手八脚、疾风劲草、交通堵塞、众志成城等。当然也有些活动会超出这个高度,甚至靠一个人伸出手臂是接触不到的如:翻越障碍、搬运轮胎等,这些项目属于此类当中风险较大的活动,因此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保护。 
(3)高要素、高风险的户外项目 
高要素、高风险的活动要求较高身体的灵敏性、心理的承受力、团队的协作力,倾向于直面困难、情绪管理、自信心、危机管理等方面的培养。此类的活动不仅要求个人、双人或多人的攀爬或移动,还要求团队其他的参与者负责保护挑战者的安全、对挑战者给予沟通和支持,因此,这类课程也可以发展学生们的同情心、同理心、沟通能力和与团队其它成员的协作配合能力。此类活动一般要求有专门的保护器械和设施,通常运用特定的高于两米以上的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进行教学训练,因此有较大的风险和挑战。当然有些高要素的项目形式与低要素相似,只是完成项目的高度被升高到十米左右,这样对于学生心理的压力和挑战增强很多,比如空中的相依为命,就是地面上的携手共进的升级版。活动有的需要靠向上攀爬或移动,如高空单杠、断桥、攀岩、海难逃生、空中走钢丝等;有的需要下降技巧,如高台跳水、绕绳速降、空中夺标、蹦极等。另外,还有一些与高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却要求众多其它的高要素的活动,当然随着活动要素的不断增多,高风险也就相应而来,比如:距离因素、山野因素、黑夜因素、恶劣天气因素、水面因素、时间因素等。与此对应的项目比如:定向越野、丛林徒步、solo露营、野外生存、独木舟、帆船、黑夜信任之旅、溯溪等。 
 
拓展训练的目的作用与体育“五维观”教学目标的结合 
 
一个人的成长,在拓展训练的教学实施中是通过个人、社会、环境三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所有的拓展训练项目也是以这三大目标进行设计的,只是根据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而有所侧重。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就是实现体育“五维观”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具体目标的分析如下。 
 
拓展训练的个人目标 
 
(1)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  
有研究表明,通过一阶段“户外拓展训练”的试验,发现在顺利实现自我概念提升、享受高峰体验的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发现试验组在身体素质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肺功能的提高更加明显,这与“户外拓展训练”的内容有很大关系。一般“户外拓展训练”的内容是:露营、巨人天梯、定向运动、丛林穿越、野外生存等,与长距离跑和负重有关系,因此首先锻炼的是“耐力”。当然,其它素质也相应得到了锻炼。如“灵活与速度”试验组为90.75%,而对照组为84%,二者差为6.75%,试验组同学的“灵活与速度”得到了较好锻炼;“力量素质”试验组为96%,对照组为92.75%,二者之差为3.25%,试验组同学的“力量素质”得到了锻炼。 
 
(2)培养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 
关于个人方面,注重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自我概念、高峰体验等等,当学生们在顺利完成自我概念的提升和高峰体验的享受时,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解决,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心理健康的教学目标也得到很好的实现。 
 
(3)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人在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中把握自己的方法”(C.Rogers)。有很多的调查表明,经过学校拓展训练的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到明显的提高。在美国马萨诸塞州3所教育委员会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评价标准”对参加学校拓展训练的小组进行了三年(1980-1983)的调查后指出:学生的自我概念明显提高。在美国凡是进行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大纲实践的结果都表明学生的“自我概念”有所改善。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试验证明,参加拓展训练的各个年龄组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自信心、责任心、自律能力、感官能力、心态、自我认知能力等自我概念方面有很大提高。 
隐藏潜能
(自己不知,他人不知)
隐私
(自己知,他人不知)
盲点
(自己不知,他人知)
公开
(自己知,他人知)
自我概念其实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经过长时间形成的自我认识。也就是我们拓展训练中的镜子原理:学生通过所有的项目活动、教师、同学及环境等多方要素的反应,来对自我重新认识。 
高峰体验,有效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是人们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时不断出现的一种最满足、最幸福的瞬间内心体验,它使人们一步步接近人生追求的顶峰。(见图6)这种体验是一种超越一切功利之上的纯粹体验,它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证实感,将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这种体验是人成长的一种质变与升华。学生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项目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一旦得到了自己或他人的认可,就会具有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就会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这种成功的快乐的体验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都是一笔可以参照的经验财富
 
(4)知识技能的获取 
拓展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的项目,从而接触和学习应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分为运动知识技能与生活知识技能两大部分。比如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掌握提高相关体能的方式方法。学习野外基本生活条件的获取、简单生活用具的制作、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生活及野外险情的处置、伤病的自救与互救、具备自我和指导他人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拓展训练的团队目标 
关于社会方面,注重于学生团队精神和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完成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体育教学目标如: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提高沟通技巧 
◇团队合作意识 
◇服务和付出精神 
◇互惠共赢意识与技巧 
◇决策能力 
◇外向性的提高 
………… 
(1)培养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团队精神,具体来说它包括团队合作意识、服务和付出精神、互惠共赢意识与技巧、同理心等等。
当我们的学生这些精神和意识得到有效地培养时,就会在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2)提高社会生存的技巧 
社会生存的技巧主要是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生外向性的提高等。拓展训练为创造性活动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既可以真实地反映自己,又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大家的充分沟通与困难问题解决的愉快。在互相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培养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启发社会意识,升华共同的责任感和诚信品质的目的。在大家齐心协力为完成教师布置的具有更高挑战与困难的任务时,大家像一个智囊团在仔细研究、认真合理的决策、全力以赴的执行、再修正完善,最终取得成功的合作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鼓励发言的机制下,鼓励参与的氛围里,每个人的外向性得到提高,从而能更好的自我表现和与人交流沟通。 
(3)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由于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通常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团队为学习单位,并且很注重每一位学员的行为表现,因此设计活动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能让所有人参加,在活动中,每位学生都是主角,没有配角。只要有一个人无法参与或无法有效投入,游戏就不会获得成功。因此通过拓展训练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形成能自觉地参与、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过程,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了解详情、活动咨询、方案定制